一把剪纸刀李美花方寸之间耍绝活
出榆次城区南行,跨过郭村桥,25日上午,在路边一家小商店找到了善使剪纸刀而闻名当地的李美花。40岁的李美花看起来很年轻,精干中透着股秀气。一说起剪纸,她就笑了:“我娘家人手都巧,不是剪纸的就是雕木的。俺从小就喜欢剪纸,背着大人偷偷学。”25岁时,李美花嫁到了榆次郭村。过门后的10年里,她把所有的空闲时间全用来剪纸,“平时看见什么就剪什么。”除了生活中的实物,她最喜欢剪的就是仕女图。她的构思来源于电视和烟盒,实在想不出来,就让女儿充当模特。那些剪纸,一部分送了人,一部分低价卖出,贴补家用。2003年,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榆次举办,李美花带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走出家门。那次艺术节上,作为最年轻的剪纸艺人,李美花的作品受到国内许多人的关注。近两年,还有不少北京、河南的顾客慕名而来买她的剪纸。经过几年的打拼,李美花与丈夫王晋文在马路边买了间房子,开起了小卖部。50多平方米的小店就是他们的家,外面卖货,里间住人。注意到,店内墙上挂满了装裱的剪纸作品,有《金陵十二钗》《老鼠搬家》。店内的香烟、饮料沾了剪纸的光,不少顾客买东西是次要目的,主要是想来看剪纸。王晋文说,本村有个年轻人在美国留学,前年夏天回来,专门跟李美花要了20多幅剪纸,说是他的外国同学和老师都特别喜欢剪纸,他打算作为礼物送给他们。“自嫁过来,我过年从没买过新衣服,买衣服的钱都买纸了,剪刀还用坏了十几把。”李美花拽拽身上的旧外套笑道。15年来,李美花剪纸上万幅,有仕女、脸谱、生肖等各种题材。她拿出一组四幅《福禄寿喜》图,每幅图都是一件青花瓷瓶,瓶上有牡丹、喜鹊等图案,“福禄寿喜”四个字嵌入其中。她说,这组剪纸从构思到完工共用了3个月,是她最满意的作品。本报 秦海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