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注重协调平衡 理想境界是“治未病”
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,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这是自然界的规律。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,比如,春天的时候,要有一种生发之气,被发缓形,夜卧早起。冬天不能太张扬、太发散,万物处于秘藏。中医养生主张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异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、协调阴阳、顺应自然、饮食调养、谨慎起居、和调脏腑、通畅经络、节欲保精、益气调息、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,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。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,是最健康的,是 治未病 。 养生当中,最重要的是养心。 一生淡泊养心机 ,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。人都有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,这是人的七种情志,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。 常观天下之人,凡气之温和者寿,质之慈良者寿,量之宽宏者寿,言之简默者寿。盖四者,仁之端也,故曰仁者寿 。仁就是要做到温和、善良、宽宏、幽默。仁心仁德、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。《*帝内经》强调 恬淡虚无 ,说 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 。简言之,要做到 淡 字。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。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。 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 。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。他有一首诗写道: 世人个个学长年,不悟长年在目前;我得宛丘平易法,只将食粥致神仙。 《养生录》中谈到养生 六宜 ,食宜早些、食宜暖些、食宜少些、食宜淡些、食宜缓些、食宜软些。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,脑溢血、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。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 健康膳食金字塔 相一致。 第三是运动养生。所谓 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 。比如,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,左右开弓似射雕,调理脾胃单举手,五劳七伤往后瞧,摇头摆尾去心火,背后七颠百病消,攒拳怒目增气力,两手攀足固肾腰 。这个功,在办公室也可以做。 第四是房事养生。《洞玄子》、《素女经》等也是研究 房中术 的书籍,讲究阴阳和谐,并强调欲不可早,不可过度,又不可无的思想。 第五是气功养生。《庄子》讲 吐故纳新,熊径鸟申,为寿而已矣;此导引之士,养形之人 。 吐故纳新 指做气功, 熊径鸟申 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,像鸟一样左顾右盼。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,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。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?要像彭祖那样 寿高八百 。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,有人写了一本书《只需五分钟》。在这五分钟里,常吐气、常呼吸。当头昏脑胀时,不妨这样做做,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,心情为之一爽。 第六是药物养生。如柏子仁,就是柏树的果子,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。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,我们常说 千年柏树 。柏子仁有养性、安神、润肠、通便、养颜的功效。(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