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阅尽铅华,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。
众所周知,中国是道教文化的起源地,发展至今已有余年历史,其中道士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者、发扬者,也广为世人所知。在许多影视作品、武侠小说中,对道士的刻画描写也甚为详细,比如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全真掌教丘处机、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开派祖师张三丰等。不过影视文学作品中对道教和道士的演绎大多都比较夸张,其实作为道教神职人员的道士,也是一群普通人,他们只是远离世俗红尘事,毅然踏上清苦寂寞修行路,为弘扬道教文化做着自己的贡献。子渊今天要叙述的就是其中一位,她叫李诚玉。
▲真武山上的道观清光绪十年(公元年),李诚玉出生于湖北省武当山下,父亲经商,但并无万贯家财,甚至连小殷小实之家都算不上。破落艰苦的家庭让李诚玉的少年时代十分困苦,年仅6岁时,李诚玉便被父亲许配给当地一家富绅做二房童养媳。长大后李诚玉出落得亭亭玉立,不久便和童年定下亲的人家完了婚。因自己是二房,李诚玉在婚后受到不少正房的刁难。幸运的是,李诚玉自小略通文墨,深得丈夫疼爱,这才在家中稍有地位,日子也就这样慢慢过了下去。
▲李诚玉旧照可惜祸不单行,嫁过去仅三年李诚玉便患上痨病,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,染上这种病,就等于给生命画上句号了。幸运的是,虽然身患重疾,李诚玉的丈夫却并没有放弃她,花费了很多钱财给她看病买药,但却始终也不见好转,在正房叨唠诡计下,丈夫最后放弃了医治李诚玉。在家中等死的李诚玉孤苦无依,于是来到以前常去的郧县道观里散心。道观里的道士和李诚玉都较为熟悉,见李诚玉惨状,便对李诚玉说,可到不远处的武当山求神“保佑”。李诚玉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想法来到武当山,其求生消灾的举动为武当山道士张至慎所见。张至慎收留了李诚玉,并慢慢为其医治,最后竟也治愈了李诚玉的痨病。
▲武当山紫霄宫大病终愈的李诚玉感慨万千,她不再留恋俗世生活,一心向道,终在27岁时,痛下决心辞别丈夫,到武当山出家做了一名女道士。李诚玉拜了救助自己的道士张至慎为师,一直在武当山玉虚宫修行,成为玄门派的第24代弟子。在漫长的修行生涯中,李诚玉数十年如一日的禅思打坐,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,许多道士还俗回家,只有李诚玉坚持自己的修道人生。这一坚持就是近百年,从年27岁出家至年2月13日羽化,李诚玉刚好修行了91年。而她也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女道士,活了整整岁。
▲李诚玉打坐旧照年2月,武当山一片冰天雪地,李诚玉外出不慎滑倒,摔折了右侧胯骨,导致瘫痪。这一意外让李诚玉的情绪一直十分低落,师父张至慎为鼓励李诚玉继续坚强的生活,将自己的寿杖传授给李诚玉,并教他练习棍法。就这样,李诚玉十五年如一日的练习棍法秘诀,每天坚持锻炼,不仅成功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,还将这根寿杖在手中玩得越发熟练,开拓了很多新玩法。年2月13日夜,已岁高龄的李诚玉似乎感知到自己大限将至,遂让弟子为自己擦洗干净,穿戴整齐。李诚玉坐在床头神情庄重地念着已经念了千万遍的《清净经》和祝文,没过多久便羽化仙去了。
▲女道士练功旧照李诚玉在仙去之际留下了“我去也”三字,道尽其一辈子纯心修道、清心寡欲的洒脱。清心寡欲或许看似简单,但坚持下来却不容易,尤其像李诚玉般91年如一日的坚持,就更少有人能做到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诚玉无论炼丹修道,还是饮食坐卧都一直坚持着她清心寡欲的座右铭。这座右铭不仅体现在她个人行为中,还体现在饮食上,一直以来李诚玉都坚持粗茶淡饭,味淡出甘,她最爱吃玉米糊、豆腐、野菜等简单不考究的食物,质朴且勤俭,一粒米、一口汤来之不易,李诚玉从不浪费。在修道生活长达91年的时光里,她从未放弃过这种坚持。
▲身穿道袍的李诚玉(旧照)专心致志,克己克勤的修道生活也给李诚玉带去了健康。在已经耄耋之年时,李诚玉的满头银发竟开始从发根处焕发生机,变得乌黑发亮起来,而其牙床中早已掉落的牙齿也开始长出来,好似返老还童一般。曾有专家对李诚玉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,其各项功能竟和一个年轻人没什么区别,李诚玉皮肤光滑细腻,思维敏捷,完全不像已经百岁高龄的老年人。其实从李诚玉的生活方式、心境特点上来看,能够享岁高龄也是有科学依据的,不过百年如一日的坚持,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?
参考资料:
《清代最后一位高寿女道人:李诚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