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拳的发劲源自胯骨,再由胯骨带动脊骨,进而带动四肢筋骨发劲,即所谓“内外贯通、整体贯通”是也!从这个意义上说,太极拳发的是“筋骨劲”。以筋骨发力,是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术之处。
既然胯骨如此重要,那如何练胯?首先要学会开胯,将胯根打开,以使胯关节松开。陈鑫说,“裆劲要开,要虚,裆开然后心气发动”,裆开就是指“两大腿根要开”。
裆劲要开圆,说明其关系重要性,但是何才能开圆,关键全在尾骨,请看下文。
尾骨:脊骨的最下一节底部(长强穴的部位)名为尾骨。拳论有“尾闾中正神贯顶”之句,说明了尾骨与顶劲的关系,陈式太极拳对于尾骨是要求其下端微向后翻起来。必须这样作,裆部的两条大筋才能放松开圆。而小腹自然下方向内收敛,上方向前合住。所以我认为腰、裆、膝是全体的发动机,尾骨则是这部发动机的开关。只向后微翻,则发动机开了,就动作灵活,否则等于发动机关上,就无法是裆、膝作出合理的运动。
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
尾骨这种动作,并不是难作的,而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自然会作到的,如当我们想左下时,就不自觉地用尾骨接触所要坐的东西,特别是当挑担子时,一定身向下蹲,腰劲挺起,而尾骨微向后翻,才能随着顶劲的上领,把担子挑起来。倘若尾骨向里收了,不但不易站起,并且由于重心的上下和后偏而被这个重担子压的仰跌。
由此,我们可以断定,尾骨不微向后上翻,则裆不能开圆,裆不开,则肋筋不松,不能随腰的左右旋转而伸缩,裆筋不松则两膝亦不能自由提落,无法从身法步法的变换中调节、保持重心的平衡,达到沉着松静的要求。
并且影响小腹的前合,而使气不能沉到丹田。这是陈式太极拳与一般研究太极拳著作绝对不同之点,学者尤当注意,揣摩并作科学的实验。方能正确的了解和适当的掌握与运用。
敛臀的说法也是对的。不过,我认为这是针对某些人在练拳时作突臀的形状而言的。敛臀部可以纠正突臀之病,但也不比矫枉过正,使尾骨内收,以至重心上升偏向后方,不能保持身法的中正,过犹不及,同样是缺点。
猜你还喜欢:漾升活商城火爆上线竭诚为广大用户养生服务!探访太极活神仙,听岁的*德发分享“太极秘方”太极老寿星*德发先生采访纪实跟我们一起拜望太极界活神仙(实录)练太极拳,千万不要“四不分”!免责声明
本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,旨在宣传推广太极拳,著作权属于原作者。如原作者有异议,烦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。
投稿邮箱itaichibj
.